暴雨夜,青岛胶州湾大桥上老陈的车熄火了。他拨通某救援公司电话,对方开口要2000拖车费,可等拖车到了又改口:“雨太大,加800辛苦费!”——而物价局明文规定暴雨天最高加收10%。
一、标价175元的拖车,最后收你2000块
太平保险的救援价目表写“拖车50公里内190元”,但小字标注“高架桥不救”“夜间加价40%”。青岛卡友张哥上月轮胎扎钉,救援工拧完螺丝伸手:“夜间服务费300,现金还是扫码?”——可物价局规定普通救援无夜间附加费。
更野的是“放空费”陷阱。救援车没到现场就敢收40%空跑费,城阳区李女士的SUV陷沙滩,电话里说好500元,救援车在五公里外打个转,短信就弹出扣款通知:“放空费200元已扣”。
不过话说回来,物价局2008年文件至今未更新,具体怎么界定“合理附加费”连12358热线都含糊。胶州卡友老王被收过“泥泞作业费”,投诉时对方甩出句话:“法规没写沙滩算普通路面还是特殊地形,您要较真就去打官司!”
二、投诉电话打得通,但皮球踢得远
青岛物价监督电话12358全天畅通,可流程像闯关:
- 第一关语音迷宫:按1是物价政策、按2是举报、按3是投诉……手慢得重听三遍;
- 第二关地域推诿:“高速救援归省里管”“景区抛锚找文旅局”;
- 第三关死证:没录音、没合同、没发票?对不起,“证据不足不予立案”。
或许暗示**成功率像抽奖。即墨车主刘先生去年保留通话录音和转账记录,折腾两个月才退回乱收的860元;而多数人嫌麻烦认栽——物价局数据:七成投诉卡在“举证难”环节。
三、救援公司的“免责魔法阵”
-
距离戏法
标价“50公里190元”,实际从收费站拖到修理厂算52公里:过收费站算第0公里,多绕两百米凑整多收16元。 -
捆绑消费
黄岛张姐的车电瓶亏电,救援工非说“必须换新电瓶,搭电不管用”。结果新电瓶比市价贵两倍,旧电瓶还被收走“以旧换新折价”——后来4S店说原电瓶只是接头松了。 -
责任蒸发
崂山盘山路上救援车操作失误把客户车刮花,维修单写“车主未及时提醒”,投诉时公司已注销。如何追责皮包公司,连市场监管部门都头疼。
四、三条土招破高价局
1️⃣ 录音开免提
接通救援电话就喊:“现在开始录音!请重复总价、含不含附加费、多久到?”——山东鑫华安救援合同写明“报价后加价无效”。
2️⃣ 死磕双章合同
正规救援单须盖公章+财务章。胶南王哥遇困境救援,签合同时发现没财务章,当场拒签。结果救援半途加价失败,公司骂咧咧走了。
3️⃣ 绕开中介拨12122
高速抛锚直接打全省救援专线12122,比百度搜的便宜三成。青银高速实测:某度搜的拖车收800,官方渠道只收基础费+过路费。
老陈最后没付那2800元。他打开手机闪光灯照向救援车车门:“车门没印公司名,敢收钱我马上打12345——市长热线接通只要45秒!”对方嘟囔着“算我倒霉”,油门一轰消失在雨幕里。